網路新時代-雲端運算的來臨

2012-11-19 13:00

 

要能抓住趨勢,發揮獨有的價值,未來臺灣的雲端產業也能發光發熱。

網路新時代-雲端運算的來臨

◎羅敬鈞

壹、前言

  「雲端運算」是近來相當熱門的名詞,經常出現在各大報章雜誌。這個被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公司估計將在今年創造1,600億美金產值的領域,不只成為各國政府及產業界爭相投入研發的投資標的,也將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估至明年年底,80%的《財星》五百大企業會固定使用各式不同的雲端運算服務,這龐大的商機潛力,已經驅使Google、微軟、IBM、Amazon、甲骨文(Oracle)、惠普、昇陽(Sun)等科技大廠展開相關的策略布局。我國行政院也在去年4月底宣布「雲端運算產業發展方案」,期待能以原本完善成熟的資訊基礎架構及發達的硬體技術作為根基,升級轉型成為具備雲端運算技術自主能力的資訊強國,在未來以軟體及服務為主的競爭時代下占有一席之地。這一波雲端運算的發展趨勢與變革,勢必對未來10年的產業及社會造成不小的衝擊,值得我們好好地認識和了解。

雲端運算

貳、何謂雲端運算?

  嚴格說來,雲端運算並不是一項新的技術,而是一種新的網際網路使用概念以及方式,舉凡利用網路使數台電腦間可以彼此溝通合作,或是透過連線取得由遠端主機提供的服務,都在雲端運算的範疇內。未來使用者所需的資料,不再儲存在個人電腦裡,而是放在網路的「雲」上面,在任何可以使用網路的地方就能使用。「雲」具有規模龐大的運算能力,由服務供應商建造大型機房,提供各種軟體應用。

  根據架構及服務類型的不同,一般將雲端運算分為三大類:

  一、軟體即服務(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使用者透過網路來取用各種軟體,因此不需要在本機下載、安裝任何程式,除了節省硬碟空間外,也降低以往在本機維護、更新軟體所需的管理成本。我們日常所使用的Google Docs、Gmail等Google提供的線上應用程式,都可被歸在此分類下。

  二、平台即服務(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透過這類型的服務,使用者不需要自己建置開發、執行特定軟體及程式時所需要的主機、作業系統等平台,而是直接在網路上利用PaaS服務業者所提供的整體架構即可,因此可省去許多維護及管理成本。Microsoft Azure與Google Engine都屬於這類型的雲端服務。

平台即服務

  三、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將儲存、運算、網路這些雲端基礎設施轉化為提供給用戶的服務;為了有效管理資源,IaaS多半透過虛擬化技術來完成伺服器間的整合作業。著名的Amazon在幾年前便開始提供兩大雲端服務:Amazon EC2跟Amazon S3,讓使用者可以租用其主機進行運算或儲存檔案,並根據使用量的多寡來付費。

參、雲端運算帶來的效益與挑戰

  拜科技進步所賜,前面介紹的幾種雲端服務都可以像日常的水電一樣即插即用,絕大多數的任務都能透過網路連接至遠端來執行,這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效益呢?

  對一般大眾使用者來說,未來用戶不需花費時間在本機上安裝各種軟體,也不需要隨時去維護、更新新的版本,只要連上網路,一切都可以透過遠端的「雲」完成作業;用戶端只需要一台非常簡便、足以連上網路的裝置即可。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個人電腦,預期會朝向更輕薄短小、更便於攜帶的方向發展。

  而對企業而言,某些核心業務與資訊科技無關的中小企業,資訊的預算往往十分有限,若能將這部分的任務委外交給雲端服務提供者(Cloud Provider)處理,則可以低廉的成本,享受與大企業同等級的資訊設備,按照使用量付費的彈性也可有效降低成本,以及資源閒置時的風險控管,企業不用再自己花費時間、人力架設主機,並且承擔昂貴的維護費用,以及利用率過低時造成的浪費。
然而,雲端運算也面臨了挑戰,著名的柏克萊大學在近期的研究中便指出,商業永續性及資料安全都是目前最需要克服的障礙。

  在商業永續性方面,不論是雲端服務的提供者或是使用者,都必須考慮到當服務中斷時所造成的巨額損失。如何避免、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或者是該如何訂立意外發生時的賠償機制,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而資料安全性也是許多企業不願意輕易嘗試雲端服務的主要原因,畢竟當我們要把公司的機密資料放在網際網路而不是公司自己保管的主機時,大部分的老闆都會感到不放心。目前許多科技大廠也針對雲端的資訊安全,以及認證系統進行加強,希望未來的雲端服務能在更完善的保護下推行。

肆、結語

  我政府所提出的「雲端運算產業發展方案」,包括了設置電子化政府所需的大型官方資料儲存中心、加強寬頻建設以及無線網路普及化,也鼓勵各式各樣的雲端創新服務的推動,期待能從供給需求及管理面來提升全民的生活水準,也為臺灣這座科技島帶來更多可觀的利潤。

  臺灣的科技產業長期以來便相當發達,不論是資訊基礎設備、網路的普及度、硬體的研發能力,都不遜於歐美大國,為發展雲端運算提供了很好的立足點。這裡筆者也建議,在發展的同時,須密切注意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的動態,並適時地參考、利用這些大廠推出的一些服務,採取策略合作,並加以創新。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抓住趨勢,在雲端產業鏈中發揮獨有的價值,未來臺灣在雲端產業中的成績,相信也能像今日的半導體一樣輝煌出色!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一百年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