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廟裡有故事
「石頭廟」中的每一尊神、佛像身旁,都留有泰勞們徒手建造的痕跡及感恩的印記。
石頭廟裡有故事
◎洪金鳳
高雄田寮區有間俗稱「石頭廟」的普陀山慈玄聖天宮,興建於民國83年間,原來祂只是一間處於偏僻地區的破舊小廟。某天,住持師父鄭月華(法號釋天樺)看見幾名衣衫襤褸的陌生人徘徊於附近並東張西望,便上前詢問並請他們入廟喝茶用餐;後來,才得知他們都是泰國外勞,是來臺建設南二高工程的,因當時營造商周轉不靈而倒閉,泰勞也因此生活陷入困境。師父心想事態嚴重,決定先暫時救濟這些泰勞的食宿問題。對此,泰勞們深受感動,除向廟方表示謝意,同時表明不願白吃白住,希望能為廟方貢獻一些心力。
但因當時泰勞人數眾多,廟方實在無法負擔如此龐大開支,乃由十方大德慷慨捐獻,加上廟方的貸款,一人一石地建造了這座當時完全沒有設計圖的「石頭廟」。由於泰勞入境期限將屆,在十方大德的再次鼎力贊助下,陸續在2年內將泰勞全數遣送回國,而泰勞回國的機票及旅費皆由廟方負擔。
「石頭廟」的位置距離筆者居住的左營區車程並不遠,因此當同事張姐向我介紹這間特殊的廟宇,還說起這位住持發心助人的故事時,就興起我前往一探究竟的念頭。
那天天氣晴朗,我和老公、孩子及好友寶華夫妻一同前往「石頭廟」。到達時約上午11點,我們一夥漫步在石作步道上,觀賞這間全部由石頭蓋成的寺廟。廟中的每一尊神、佛像身旁,都留有泰勞們徒手用石頭建造的痕跡及感恩的印記。這間廟給我的感覺十分特別,祂就像清純的少女一般,沒有刻意的雕琢與太多的華麗,而是從單純與簡約中,表現出真、善、美的精神。
「石頭廟」的住持真的很發心,廟裡每天進出的人數如此眾多,她卻親自和義工們一起洗菜、煮食、切水果,為的就是讓參觀或膜拜的民眾,能夠輕鬆自在,不必為吃飯的事煩惱。午晚餐都是簡單的素食,但由於實在美味可口,讓我們一行人都忍不住胃口大開。
石頭廟裡的工作人員很多,我心裡正想著要尋找住持…;奇怪的是,我從未見過她,但心有靈犀地讓我一眼就看出,那位在廚房炒大鍋菜的人就是她。當我趨前向她致意時,她僅以慈眉善目的眼神,溫言柔語地請我小心,廚房地滑,趕快到飯廳用餐。我向她致意:「辛苦了!」她卻回答:「做了二十多年了,只要做自己心甘情願、歡喜自在的事,一點都不辛苦的!」
看到住持親自下廚歡喜煮食,且無怨無悔地免費供應食客,對照時下諸多凡事向「錢」看的人及講求華麗外觀的宮廟,她的奉獻行止就和「石頭廟」的外觀一樣,既特別又與眾不同;當然,也令人感動非凡。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