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場的八股文化
◎吳天仁 最近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少有地刊登專訪大陸資深外交家,原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的文章,指出當前一些領導幹部用「八股調」寫文章和講話,文章冗長、空洞、言之無物,讓人覺得味同嚼臘、目中無人、脫離現實。一位中央領導形容某些官員話語的平庸現象:「與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吳建民說,官員幹部八股調的原因,主要是觀念問題,對於上級的指示未能深刻領悟,卻機械式地理解,過於追求四平八穩,照本宣科,甚而演變成教條主義;此外又不好好學習,對新生事物不熟悉,沒有與時俱進。 看大陸的官樣文章、電視談話、會議開場,可總結下列一些有趣的黨八股調,供讀者分享: 一、講員的開場白:一定是「尊敬的×××、尊敬的領導,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如果在場有8個領導,那麼8個「尊敬的」下來,3分鐘就沒有了。 二、「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某單位)對出席今天會議的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似乎有些洋味。 三、「這次會議是遵照黨的……精神和×××同志關於×××的著名論述……。」此乃標準帽子,一定要把黨的方針指出來,並引用最高領導的話,在此大前題之下總不會出錯。 四、「我們單位在黨委領導下,取得了偉大的成績。」標準黨領政的?詞。就連2011年7月23日北京開往福州的高鐵,發生追撞造成死傷慘重,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就是這樣開場白;其餘講話空洞而無內容,被媒體各界嚴厲撻伐。 五、「迎接新世紀的到來,我們體會到,認真學習×××理論和黨的……報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全黨同志更要緊密地團結在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為全面建設×××,不斷開創×××而繼續奮鬥。」抓住領導人的言論和黨的文告最為安全,萬無一失。 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後,無論說甚麼題目必須以此為最高指導原則。 七、「今天我要向大家匯報,請各位審議。」 八、「使其工作向企業傾斜,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推上了一個新台階。」 九、「繼續『抓』……建設,『搞』好團結。全面開花,紅紅大火幾年。」 十、開會時被介紹的來賓或講員,在會眾還未鼓掌時,自己先行拍手或與會眾同時共拍。這種特有現象,在大陸以外地區甚少見。又講話時喜歡在關鍵語句末稍停,暗示聽眾給予掌聲,演講人往往領先鼓掌。 中共官員講黨八股話背後隱藏著恐懼的心理,然後形成一種講黨八股話的思維;無非是向當局告白,他服從專制政體的規範,沒有任何反抗意圖。講黨八股話,是由中共黨文化系統決定的,在黨文化裡「歌功頌德」、「吹噓拍馬」、「政治表態」,構成了中共官場的三大特色。講黨八股話,也是中共中央強行灌輸的結果;報紙、電視、電台、領導講話,到處充斥著黨八股詞,漸漸成了一種習慣,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生活方式。這在臺灣自由民主社會的人民是無法接受的。 有人將黨八股集結出「套話大全」,比如:開會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決議沒有不通過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看望沒有不親切的、進展沒有不順利的、完成沒有不圓滿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工作沒有不紮實的、效率沒有不顯著的、人心沒有不振奮的、班子沒有不團結的、群眾沒有不滿意的……,都是典型的八股話。 由以上的中共黨八股文化,了解到大陸人民思維立足於黨文化之中,失去了思想的自由和樂趣。兩岸的話語文化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我們慶幸生在自由的寶島,不用聽無聊噁心的八股,可以用自己喜歡的語言發表意見,自由地發揮,不必受限於指定的框框中,這就是人類追求最基本的民主價值。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一月號
|